柱塞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柱塞泵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海宁猛进如潮再谱新曲

发布时间:2021-10-25 09:31:57 阅读: 来源:柱塞泵厂家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海宁:“猛进如潮”再谱新曲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海宁:“猛进如潮”再谱新曲 更新时间:2010-1-14 14:00:23

海宁目前拥有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中国皮革城、2000多家皮革企业、7.3万人从业大军,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

海宁历史悠久,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海宁拥有天下奇观海宁潮,历代名人辈出。海宁灯彩秦时已成雏形,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蜚声海内外。由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大文化”,即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

海宁商贸历来发达,历史上素有“小上海”之称。近年来,随着几大支柱、优势产业的兴起,皮革、经编、家纺工业经济“三驾马车”逐步凸现。当地有3句话形容3大产业:3个中国人穿皮衣,其中有一件就是海宁产的;全国商场中挂着3件经编针织衫,其中就有一件是海宁产品;全国每3户新居装修,就有一家用的是海宁生产的装饰布。

新闻链接

“三大文化”

与三大特色产业

历史悠久的海宁商贸历来发达。

东方早报记者 陆玫

浙江海宁,一座屹立于钱塘江潮头的城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世界一绝的钱江潮是大自然给予海宁的珍贵馈赠。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海宁盐官观潮时曾题写下“猛进如潮”4个大字。

如今,海宁赋予了这4个字全新的时代寓意。2009年前三季度,海宁市实现生产总值252.46亿元,同比增长9.3%,总量居嘉兴五县二区之首。面对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大格局的严峻影响,集聚全国最负盛名的皮革产业、全国最强的经编产业、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装饰布产业的海宁,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以“弄潮儿”的拼搏精神再续了“块状经济”的发展奇迹。

危机中迎来发展契机

提及海宁,人必言“皮革”。数十年来,从没有原材料的“一毛不拔”之地,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中国皮革城、2000多家皮革企业、7.3万人从业大军,海宁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海宁”与“皮革业”俨然是“‘皮’存‘毛’附”,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

随着外贸环境、国内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各个皮革产销地都在紧盯着海宁。而此时,海宁人却在一边低头查问题一边抬头求发展,他们把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瞄向了国外。诚如海宁市委领导所说,危机里自有商机,“海宁传统产业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更需要提升。只要用先进装备武装自己,在工艺、品牌、环境治理等方面冲上去,发展前途无量。”

目前,海宁皮革制造业已开始从“纺锤形”向“哑铃形”转变——企业和产业群体都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同时,海宁皮革产业正努力向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创意、设计和营销上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良性变化的效果愈来愈显著。据海宁皮革服装商会预测,海宁皮革服装内销市场客流量和销售业绩,2009年同比双双增长20%。

与皮革产业一样逆市飞扬的还有经编产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去年1-11月,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仍然实现产值112.15亿元,其中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40.1%。去年11月,中国经编产业乃至世界经编产业的“心脏”——中国经编总部商城在海宁落成,这意味着海宁从此将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和规划经编产业的未来前途。

海宁市家纺产业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许村被面起步,发展到以窗帘布、沙发布、成品家纺为主的家纺大产业。去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家纺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由于近些年注重产品创新、提升设计力量,海宁家纺产业反而转“危”为“机”,迎来新一轮的腾飞。“海宁家纺行业以产业升级为主线,通过强化创意设计、整合品牌渠道、完善供应链管理来增强创新能力,延长家纺产业价值链,使得海宁家纺从‘生产’时代转向‘创意’时代。”海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弄潮儿”闯出一片天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海宁是蜚声海内外的观潮胜地,钱塘江到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沉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东面宽达100公里,往西至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水墙。被苏东坡誉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游。

奔腾不息的钱江潮在海宁境内绵延50多公里,千百年来滋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弄潮儿”,也积淀了海宁特有的潮文化。海宁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明有史学家谈迁,清有大学士陈元龙,近代则有科学先驱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诗人徐志摩和穆旦,当代有著名作家金庸、科学家沈鸿、香港实业家查济民等。

“弄潮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海宁经济发展上也有突出表现。1992年,海宁在国内率先推出了观潮节;1994年办起了华东地区第一家皮革城;1995年,海宁人最先把皮革城搬进俄罗斯,在莫斯科盖起“海宁楼”;2001年,海宁的牛皮沙发搬进了欧美市场……海宁人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不动摇的韧劲,和善于在商战中抢抓机遇的巧劲,在经济领域开疆拓土,更是在金融危机的暗潮中闯出了一片天。

接轨上海添“引擎”

海宁地处长三角南翼、濒临钱塘江,区位优势突出。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甬高速、杭浦高速、杭州绕城高速、320国道和01省道穿境而过,杭州湾绍兴通道已经开工建设,杭州湾萧山通道即将开工,市域各地10分钟内皆可上高速。海宁日益成为沿海高速经济带黄金通道的重要节点。

“而随着动车组停靠铁路海宁站、沪杭高铁海宁西站开工建设,海宁将进一步形成与上海的无缝对接。”海宁市一位官员表示。沪杭高铁,无疑为海宁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助力经济腾飞。去年12月,随着沪浙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建设签下合作协议,海宁接轨上海又添“新引擎”。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坐落于浙江省级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北区块,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这一次海宁与上海的合作被称为“历史性的牵手”:对于海宁,建立漕河泾海宁分区是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嘉兴市“接轨上海”首位战略,深入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实际行动,也是海宁自身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海宁市市长沈利农在接受采访时说,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作为沪浙两地第一个进入实质性建设的跨区域开发合作项目,双方将把漕河泾国家级开发区的开发管理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优势,与海宁特有的区位交通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中小城市的商务成本优势相结合,共同把海宁分区打造成长三角产业高地。

此外,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尖山新区、皮革城、经编产业园区、许村镇工业园区、长安镇工业园区、盐官镇工业园区、袁花镇工业园区等十几个工业园区,也纷纷将接轨、借力上海作为再上台阶的新动能,力促太阳能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化工等多种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投资千亿打造工贸强市

作为城市招商引资有力支撑,海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有力推进,2008年底全市配变总容量达166.95万伏安;成为嘉兴市域内首个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县;实现地面水厂联网供水,日供水规模为25万吨;河道整治和城市防洪建设,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

海宁经济能在此轮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略。海宁市科技创业中心现有孵化面积7800平方米,新建项目58000平方米。浙江大学海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则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科技项目合作基金。海宁软磁材料基地、纺织新材料基地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海宁经编创新服务中心和家纺创新服务中心都列入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

未来五年,海宁将投入千亿巨资,以市场建设、城镇化建设、核心区域建设、民生事业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其中,将皮革城上市作为契机,以现有45万平方米皮革市场和在建20万平方米中国皮革业CBD为基础 ,海宁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双百”市场群,推动全市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智慧勤劳的当代海宁人民不断努力,海宁这座江南名城必将像钱塘江潮一样奔腾不息,成为闪耀于长三角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下管道漏水点探测方法是什么

洗手间漏水维修电话是什么

排水管漏水检测